top of page
philosophy
我們的第一步是將“飲茶入口”作為設計語彙,將入口設計內縮,創造迎賓的形象,並將原有入口改為貨物運輸通道,使貨車可以輕鬆卸貨。
由於鐵皮帶有熱傳導的特性,容易受外界的溫度變化影響,導致室內冬冷下熱,我們在屋子外牆包覆了一層距離鐵皮屋60公分的隔熱牆,避免太陽直接照射,同時將外部隔音阻隔,並將外牆底部提高,讓空氣產生自然對流,使室內更加涼爽舒適。在隔熱牆的部分,我們使用白水泥和白沙混合,批覆在牆面上,讓牆面產生大量孔隙,使建築可以呼吸調節。
在室內空間方面,我們將外牆材質延伸到室內,實現內外呼應,讓品茶時感受更為加純粹。
在繁華的市區中,有一個能夠生火炭、培茶葉的空間相當難得,我們希望透過設計,可以幫助這道精粹工藝更具餘韻,不僅延續台灣茶的精神,也希望這些舊鐵皮屋可以在重新定義之後,幻化成充滿希望和生活美好的地方。這是一個專屬於製茶品茗的天地,讓溫暖和互動在此不斷延續。
2022美國建築大師獎
The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
綜合用途建築-榮譽獎
2023 ICONIC AWARDS
CONCEPT -Visionary Architecture
Best of Best
bottom of page